說到這一次中國江南遊其實並沒在我的打算內,但因為學妹邀約跟價位便宜,所以
才考慮參加,說是江南美食團所以據說住好吃好,那結果哩!就是發福回來,吃這
一頓晚餐還不輕鬆,至少漫步過常常的堤岸,堤岸兩邊皆垂柳,在夕照裡隨風擺動
,腦裡也盤旋著以前念過的詩詞,可惜都不太完整,所以無法趨附風雅一番,那時
也不知如何想的沒拍到樓外樓的正樓面,但卻拍下西湖畔的畫舫樓外樓,一番風
流倜儻的江南歌舞昇平狀頓時竄出腦海,不過要在這畫舫擺一桌吃下來可不便宜哩!
如果你要想像樓外樓餐廳裡有著古色古香,那您就得失望了!裡面很像台灣一般大
餐廳的那般豪華,因為時常有貴賓來訪,所以門面得顧著。
“一樓風月當酣飲,十裏湖山豁醉眸。”這副楹聯說的就是杭州西湖著
名餐館『樓外樓』。它坐落在景色清幽的孤山南麓,面對淡妝濃抹的遠
山麗水。已有150多年悠久歷史的名菜館素以“佳餚與美景共餐”而
馳名海內外。
樓外樓餐館始建年代有清道光、同治、光緒三說,一般多認為道光二
十八年(1848年)一說比較可靠。此樓業主是一位清朝的落第文人,
名叫洪瑞堂。他與妻子陶氏秀英自雙親亡故後由紹興東湖遷至錢塘,定居
在孤山腳下的西泠橋畔,以划船捕魚謀生。因夫妻雙雙是從魚米之鄉的紹
興而來,在烹製鮮魚活蝦方面有一技之長。先是捕魚蝦選佳者烹製出售,
後來想到西泠橋一帶無飲食店,便在略有積蓄之後開了一片規模較小的餐
館,當初僅是一處平房,地處六一泉旁,位於俞樓與西泠印社之間。
餐館的命名有兩種說法。一種說法是店主從南宋詩人林昇《題臨安邸》
“山外青山樓外樓,西湖歌舞幾時休;暖風薰得遊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”
由此詩中得到啟發而取為“樓外樓”。另一種說法是因菜館建在近代著名學
者俞曲園先生俞樓前側,洪瑞堂就到俞樓請先生命名,曲園先生說:“既然
你的餐館在我俞樓外側,那就借用南宋林升‘山外青山樓外樓’的名句,
叫做‘樓外樓’吧!”這兩種說法都為餐館增添了不少文化情趣。
走了快半小時路終於抵達了樓外樓,揮別戶外的悶熱,踏進了有空調的餐廳,桌上
早已擺好了小菜四盤,還有西湖啤酒。這一盤小菜口味跟台式泡菜味道一樣,該是
常吃到的口味。
很像是雞肉但又有點不像,味道接近蜜汁雞塊
很厚的魚皮,不 之是哪一種魚?帶點魚腥味但還可以接受!
炒花生,一般吃得到的油酥花生
西湖啤酒,我不喝酒,所以不知其味
有點類似酸辣湯的羹湯,確實味道忘記嘞!反正不是重要的名菜,哈哈哈
名菜之一『龍井蝦仁』,有點小的蝦仁,軟軟白白的不似我們通常吃的蝦仁QQ
的口感,綠色的葉子該是龍井茶吧!不過味道並沒蓋過河蝦的腥味,這是我品嘗
的心得,下面則是這一道菜的典故與介紹→
"龍井蝦仁"選用活大河蝦(還是很小隻),配以清明節前後的龍井新茶烹製
,蝦仁肉白、鮮嫩,茶葉碧綠、清香,色澤雅麗,滋味獨特,是一道杭州
傳統風味突出的名菜。(味道的確特別~不太像蝦子,有點難以形容)
有人說,人們創制出"龍井蝦仁",可能受到宋代作過杭州地方官的著名文
學家蘇東坡一首詞的啟發。蘇東坡調到密州(今山東諸城)時,作的《望
江南》中有一句:"休對故人思故國,且將新火試新茶,詩酒趁年華。"舊
時,有寒食節不舉火的風俗,節後舉火稱新火。這個時候採摘的茶葉,正
是"明前"(寒食後二日是清明節),屬龍井茶中的最佳品。人們從蘇東坡
的詞聯想到這個季節中的時鮮河蝦,於是以新火烹製了"龍井蝦仁",經嘗
試味極鮮美,又突出表現了杭州的風味特色,遂從此保留流傳下來。
"炸響鈴"的傳說
據說,古時這個菜初出現時,既不是現在這個形狀,又不叫現在這個名稱。
後來被人賞識,頭角嶄露,到菜館酒家賞味的越來越多。一次,有個英雄豪
傑進店專點這個菜下酒。不巧豆腐皮原料剛剛用光。這個人大有不達目的決
不甘休之勢,聽說原料在四鄉定制,返身出店躍馬揮鞭,自己去把豆腐皮取
來了。廚師為他這樣鍾愛此菜所感,為他更加精心烹製,並特意把菜形做成
馬鈴狀,來紀念他愛菜心切、馳馬取料這件事。於是,後人才稱此菜為"炸
響鈴"。 經過樓外樓廚師烹製而成的"炸響鈴",皮層鬆脆突出了豆香,裏層
鮮嫩增添了食欲,特別是食用時再輔以甜醬、蔥白或花椒鹽,就更感香甜可
口,風味引人,這一道真的超好吃,外表酥脆,沾著甜甜酸酸的沾醬的確很
有其特色跟風味
芹菜炒杏鮑菇
"西湖醋魚"又叫"叔嫂傳珍"。相傳古時有宋姓兄弟兩人,
滿腹文章,很有學問,隱居在西湖以打魚為生。當地惡
棍趙大官人有一次游湖,路遇一個在湖邊浣紗的婦女,
見其美姿動人,就想霸佔。派人一打聽,原來這個婦女
是宋兄之妻,就施用陰謀手段,害死了宋兄。惡勢力的
侵害,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憤,兩人一起上官府告狀,企
求伸張正氣,使惡棍受到懲罰。他們哪知道,當時的官
府是同惡勢力一個鼻孔出氣的,不但沒受理他們的控訴
,反而一頓棒打,把他們趕出了官府。回家後,宋嫂要
宋弟趕快收拾行裝外逃,以免惡棍跟蹤前來報復。臨行
前,嫂嫂燒了一碗魚,加糖加醋,燒法奇特。宋弟問嫂
嫂:今天魚怎麼燒得這個樣子?嫂嫂說:魚有甜有酸,
我是想讓你這次外出,千萬不要忘記你哥哥是怎麼死的
,你的生活若甜,不要忘記老百姓受欺淩的辛酸之外,
不要忘記你嫂嫂飲恨的辛酸。弟弟聽了很是激動,吃
了魚,牢記嫂嫂的心意而去,後來,宋弟取得了功名
回到杭州,報了殺兄之仇,把那個惡棍懲辦了。可這
時宋嫂已經逃遁而走,一直查找不到。有一次,宋弟
出去赴宴,宴間吃到一個菜,味道就是他離家時嫂嫂
燒的那樣,連忙追問是誰燒的,才知道正是他嫂嫂的
傑作。原來,從他走後,嫂嫂為了避免惡棍來糾纏,
隱名埋姓,躲入官家做廚工。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
興,就辭了官職,把嫂嫂接回了家,重新過起捕魚為
生的漁家生活。
古代有人吃了這個菜,詩興大發,在菜館牆壁上寫
了一首詩:"裙屐聯翩買醉來,綠陽影裏上樓臺,門前
多少遊湖艇,半自三潭印月回。何必歸尋張翰鱸(譽
西湖醋魚勝過味美適口的松江鱸魚),魚美風味說西
湖,虧君有此調和手,識得當年宋嫂無。"詩的最後一
句,指的就是"西湖醋魚"創制傳說。
這魚用的醋我吃不習慣,而且魚刺又多,湖魚又有土味
所以只有嘗一口當作吃過嚕!
杭州"叫化童雞",這個名稱,包含著人們對這個傳統名菜探根溯源的一個傳說:
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,封建王朝橫稅暴斂,老百姓被壓榨得家破人亡,流落街頭
,淪為乞丐,到處流浪。有一天,一個流落到江蘇常熟地方的乞丐,饑寒交迫,
既無片瓦禦寒,又無顆粒糧食充饑,體力漸漸支援不住,昏倒在地。他的難友為
了搶救他,在露天拾柴燒起篝火,讓他取暖,又把同夥僅有的一個雞拿來,準備
給他燒吃,增加營養。可是,當時沒有工具無法著手燒制,急得大家團團轉,不
知如何是好。有人急中生智,提議索性因陋就簡,用爛泥把雞包起來,把泥團放
篝火中燒煨。他們一邊拾柴,一邊烤煨,忙了整整半天,總算把雞煨好。敲開泥
團,不僅雞毛粘在烤幹的泥團上隨之脫落了,而且出乎意外,雞煨烤得特別好
,香味四溢,驚動了四鄰,大家聞香而至,紛紛讚美這是別致的煨法,別致的
口味。
這道雞就真的入口即化,香氣四溢~好吃
著名的東坡肉,有Q軟的口感,雖有肥肉卻不顯得肥
東坡肉的來歷, 宋朝蘇東坡(1036-1101年),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
;作詞與辛棄疾並為雙絕;書法與繪畫也都獨步一時。就是在烹調藝術上,他
也有一手。當他觸犯皇帝被貶到黃州時,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,蘇東坡的
烹調,以紅燒肉最為拿手。他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:"慢著火,少著水,
火候足時它自美。"不過,燒制出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"東坡肉",據傳那
還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發生的一件趣事。
那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。他上任後,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,疏湖港,
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,並建橋以暢通湖水,使西湖秀容重現,又可蓄水
灌田。這條堆築的長堤,改善了環境,既為群眾帶來水利之益,又增添了西
湖景色。後來形成了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的"蘇堤春曉。"
當時,老百姓讚頌蘇東坡為地方辦了這件好事,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,到
了春節,都不約而同地給他送豬肉,來表示自己的心意。蘇東坡收到那麼多
的豬肉,覺得應該同數萬疏浚西湖的民工共用才對,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
塊,用他的烹調方法燒制,連酒一起,按照民工花名冊分送到每家每戶。
他的家人在燒制時,把"連酒一起送"領會成"連酒一起燒"結果燒制出來的紅
燒肉,更加香酥味美,食者盛讚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致,可口好吃。眾
口讚揚,趣聞傳開,當時向蘇東坡求師就教的人中,除了來學書法的、學
寫文章的外,也有人來學燒"東坡肉"。樓外樓菜館效法他的方法烹製這個
菜,供應於世,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,遂流傳至今。
吃完晚餐後,太陽也慢慢的下山,屋外的溫度也稍微降溫,我就跑到戶外吹吹湖上
所吹來的風,賞遠山層疊的景色與江往返的小舟。
畫舫也點亮了燈,或許今晚有人訂桌開席
留言列表